过零丁洋不怕牺牲的千古名句
【第1句】: 描写英雄壮烈牺牲的千古名句
【第1句】:男儿宁当格斗死。
三国·魏·陈琳《饮马长城窟行》。本句大意是:男子汉大丈夫宁可与敌人搏斗而死。《饮马长城窟行》主要描写封建统治者修筑长城给人民造成的妻离子散的痛苦,此名句是“太原卒”愤然回答“长城吏”的话,它与下文“何能怫郁筑长城”一句既写出了男子汉甘于献身疆场,战斗而死的豪迈气质,又写出丁“太原卒”对无休止的徭投的痛恨之情。此名句后来在引用中卫有了新的含义,常表示男子汉为国捐躯的豪情.历代为之传诵。
东汉末年文学家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
【第2句】:男儿到死心如铁。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第3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这两句大意是:国难当头,挺身而出,甘洒热血;生死之际,视断头如回家一样坦然。此名句通过质朴的语言,恢宏的气魄直抒胸臆,表现为国捐躯的高尚情操。“捐”、“赴”二字写出国难之时挺身而出的勇敢精神,“视”、“归”一句显出为国而死的骄傲神情,意气雄壮慷慨,昂扬奋发。尤其后句,在承传中演化为“视死如归”的成语.成为表现壮士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习惯用语。
三国文学家 曹植 《白马篇》
【第4句】: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
唐·杜甫《东楼》。这两句大意是:只见新战死的士兵尸骨又增漆了许多,从未见到那些战死的士兵鬼魂能返回故乡。此二句写得十分悲惨。多年的征战,使得无数将士献身沙场,横尸荒野.何曾见到他们魂返故园?而今战场又添新战骨,更叫人感到凄凉冷落。
唐代诗人 杜甫 《东楼》
【第2句】: 于谦的石灰吟中两句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与文天祥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
--------------------------------------------------------------------------------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