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罗曼罗兰推荐感言

09-15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罗曼罗兰名人传摘抄 只要好词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家、小说家、剧作家、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写的,它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三部“英雄传记”。

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兼画家,另一个是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园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

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

在《米开朗罗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

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

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

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

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

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

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

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

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

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

老大的欧罗马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

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

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以死。

人类喘不过气来。

——打开窗子罢

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

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名人传》写作目的崇高,创造精神世界的太阳,呼吸英雄的气息,使人们在痛苦、失望的现实中获得心灵上的支撑。

《名人传》洋溢着一股旺盛的激情。

每一个阅读《名人传》的读者首先都会强烈地感受到作品中无法抑制的热情,都会为罗兰那极富感召力的语言而怦然心动。

罗曼·罗兰《名人传》的 米开朗琪罗传的摘抄及赏析

片段:什么胜利可以和这场胜利相比?哪天的阳光,曾达到这种超人的努力的光荣?曾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凯旋?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用痛苦换来的欢乐.”赏析:这一段写了米开朗琪罗的的艰辛和泪水,哪怕他只是一个被世人遗忘的人,他用了自己的力量创造了自己的快乐,世界的快乐.如段中所说“用痛苦换来的欢乐.”这是他在艰辛后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和欢欣,他并没有自私的面对生活,而是无私的用苦难来铸成欢乐,把他给予世界.

名家对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的评价,400字左右谢谢

郑克鲁先生著的《现代法国小说史》中,罗曼·罗兰处于第三章“长河小说”的第二节,对于这几部传记,他是这样评论的:“罗兰要为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让世人‘呼吸到英雄的气息’。

尤其是《贝多芬传》,强调自由精神,作者在音乐方面表现出精湛的修养,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托尔斯泰传》颂扬这位俄国作家对爱和真的追求,对全人类的热望,对艺术压倒暴力的信念和不抵抗主义。

” 薄薄的一册《贝多芬传》是最早给罗曼·罗兰带来声誉的。

它本是罗兰创作《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副产品,最先在《巴黎杂志》上刊登,后又在《双周丛刊》上发表。

1903年正式问世后,罗曼·罗兰立即成为法国文学界的知名人土。

“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类似这样的文句在当时被传诵一时。

实际上,这本小册子没有取得什么文学上的成就,报刊对它表示沉默,学术界对它不屑一顾,但是人们,素不相识的,陌生的,遍布全世界的苦难的兄弟们却从这本小册子里得到了幸福。

他们争相传看着,一种莫名的、神秘的感激之情把罗兰周围的信徒们联合了起来,众多不幸的、孤独的人得到了安慰鼓舞。

罗曼·罗兰从此有了自己的跟随者,而《双周丛刊》这本以前没有人知道的杂志,获得了一定的声望,第一次增印了一版。

罗曼·罗兰的著作扩大了在国外的发行量,并出现了译本。

就象罗曼·罗兰自己在《贝多芬传》的原序中说的:“这小册子,由一个无名的人写的,从一家无名的店铺里出来,几天之内在大众手里传播开去,它已不再属于我了。

”罗曼。

罗兰的理想主义第一次对人产生了影响。

1906年,《米开朗基罗传》发表,其在普通大众中的影响虽然没有《贝多芬传》来得热烈,但它在精神上仍与《贝多芬传》一脉相承。

我国翻译家傅雷先生在译序中就称其为“不朽”。

《托尔斯泰传》是三大传中最有意识地含有教训意味的,几乎全是歌颂人类友爱的赞美诗。

这部传记反映了罗兰对这位大作家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他仔细研读了托尔斯泰的许多作品,写出了富有激情的赏析文字。

本书在1911年出版,1928年为了纪念托尔斯泰百年诞辰增订再版。

三传的出版给罗兰带来了姗姗来迟的声誉,1912年,瑞士作家保尔·赛彼尔了关于他的第一部详细传记。

撰写也有人批评罗曼·罗兰的传记中显出了他过份的史料癖,说他“本来可以写一首表达痛苦的叙事诗的地方,他却反精力耗费于末节及注解上。

”关于这点,罗兰自己有解释,他说:“我根本是一个历史家,无论如何要追求和说出真理。

”的确,他的这三本书都是以学者的态度来处理题材的。

虽然这样,历史与考据却不是罗兰在这里关注的重点,他的目的是要替那些不幸的和幻想破灭的人供给一种鼓舞和勉励的泉源

《名人传》(罗曼.罗兰)读后感

名人传》读后感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从中了解到三位主人公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故事。

他们经历了各种的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他们坚持不被困难折服努力地克服着重重困难,终于成为了现在响当当的人物,被后世所景仰。

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最好的锤炼

书中的第一位主人公,也是给我留下最深刻影响的主人公贝多芬,他对音乐有火一般的热情,但灾难却是无情地降临在他的头上。

先后丧失了疼爱他的爷爷和母亲,只剩下一个一天到晚酗酒的父亲,然而父亲总是打骂他,不顾及他的感受,一个劲的要他练琴。

当他终于逃开了父亲的打骂时,命运还是不放过他,让他丧失了听力。

这对一位钢琴家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打击,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音乐路程,使他在后期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

这种对生活对命运永不妥协的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而这种精神让我敬佩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的功课越来越多,学习上的负担也随之增大,面对重重的困难与压力,我们不是也需要这种精神吗

让我们在遇到难题时,在学习成绩下降时,能借着贝多芬的精神,用坚定的信念去面对挫折,用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理想。

书中的第二位主人公米开朗琪罗,他的一生都在忍受着政治、教皇、家庭的胁迫,而他的性格更是使他无力抗拒。

自闭,使得他无法主宰自己,而且否定了自己,摧残自己。

他的天赋被他的懦弱所阻挡着。

他的一生是悲哀的,他用他的一生来换取我们的认知,他让我们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生命中的每一秒钟,用每一秒钟来建筑一个美好的人生。

书中第三位主人公列夫•托尔斯泰可,他的作品描写了当时社会的阴暗,和对神的信仰,他坚持不懈地用笔尖向人间播撒爱的种子。

我深深地体回到,他为真理和正义谱写人生,因真理和正义坚持信念。

是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都是世界的征服者。

《名人传》就犹如向我们谱写了一首“英雄交响曲”。

我们从中得到的启发是:每个人的身上都会降临苦难与灾害,我们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奋斗,与其羡慕伟人,不如学习伟人人格的伟大,与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不如坚持自己的信念。

你的努力与付出和你的成就是等值的

对于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的见解

一句话:苦难人生中折射出的伟大人性光芒。

罗曼罗兰在名人传里对米开朗基罗是怎么评价的呀

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对米开朗琪罗的评价:  这就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

有人认为他之所以终生未婚,是由于其貌不扬,导致他有很强烈的自卑情结。

在文艺复兴这么一个讲究容貌漂亮和仪容的时代,米开朗基罗是个最不受人喜欢的人物。

他中等身材,双肩宽阔,躯体瘦削,头大,眉高,两耳突出面颊,脸孔长而忧郁,鼻子低扁,眼睛虽锐利却很小。

可以说,他的长相非常糟糕,不讨人喜欢。

  他不怎么喜欢漂亮女人,屋里有女人他就受不了。

他也画女人,但总是画成熟的女人,而不是那种妩媚的少女。

当时很多艺术家都认为人的肉体是美的体现和源泉,他却对女人的肉体美无动于衷。

与他曾经保持一段友谊的是在公元1542年他结识的维托利亚·科隆纳。

  那时,米开朗基罗已经67岁,科隆纳是50岁。

但是科隆纳认为自己仍然属于已经死去17年的丈夫,这就注定了他们之间的交往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友谊。

她送给他143首诗,他的回答充满爱慕和热情,但也充满了文学的幻想。

  他们碰面时,讨论艺术和宗教,使他长期存在的悲观情绪消失了。

她为他祈祷,希望他永远不再是他们相遇前的他。

公元1547年,科隆纳死了,从此以后米开朗基罗有很长一段时间里好像是精神错乱,甚至消沉,他自责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没有吻她的脸和手。

  还有人说米开朗基罗之所以终身未娶,是由于他是个同性恋者。

有的人还举出米开朗基罗诗集中有一首献给年轻人的情诗,以此来证明他是个同性恋者。

这个年轻人叫托马索·卡瓦列里,是一个以绘画当消遣的罗马贵族。

  大约在公元1532年,他来到圣安杰洛学习,并以自己英俊的外表和优雅的仪态迷惑住了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爱上了他,写情诗给他,坦率地吐露自己的爱慕之情,致使后人将米开朗基罗与达·芬奇并列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同性恋者。

其实,在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男人对男人示爱的情形很普遍,女人之间也是一样。

很难就此断定米开朗基罗是个同性恋者,也不能说这就是他终生未婚的主要原因。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

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1944年12月30日,罗曼·罗兰去世。

享年78岁。

  《名人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年)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基罗传(或译作米开朗琪罗)》(1906)、《托尔斯泰传》(1911)三部传记。

被称为“三大英雄传记”,也称“巨人三传”。

现已被选中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名著阅读

罗曼罗兰代表作《名人传》的内容与价值

内容:《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家、小说家、剧作家、社会活动家罗曼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