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从业者2022年感言

10-07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2022年旅游行业预测

计调是旅游专有名词在旅行社一计调在出境业务行社叫op(操作)现在大规模的旅游即旅行社很少称呼计调一词。

计调=操作操作很好理解将从前台、销售、或直接从客户所接收行程安排、要求等做详细的安排工作比如:机票的定位,预定,出票;比如当地用车的安排、导游人员的派团;领队人员的安排;有地接旅行社的需要和地接旅行社确认酒店入住的房间数量,位置,档次等,餐饮情况。

购物点的次数,用车的车况,座位的多少等。

针对地接业务为主的计调还需要购买景点门票,接送站的安排,导游的派团,购物点的次数等安排。

总之计调即操作是将销售人员带回来的信息付出实施,具体落实到实处。

计调岗位要求认真,耐心,细致,有逻辑性。

一个好的操作人员能为公司的运转提供很大的帮助,她是旅行社的大后方,不能出任何纰漏。

起着直观重要的作用。

旅游政策法律法规的作用

政策法律法规的如下:为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补充:《旅游法》可促进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旅游越来越成为国计民生的一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日益成为我国人民的重要需求和生活的组成部分。

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和第一出境旅游购买力国家,也将成为国际上第一旅游目的地国。

旅游法的出台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大势所趋,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促就业、富百姓提升软实力,是“中国梦”的一部分。

职业道德课程感想500字

热爱本职工作,提身的道德 学习职业道德心得体会 职业道德,是每个从事职业的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

学习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也是规范我们从事园林行业的职业道德行为和提高从事园林行业人员素质,加强园林绿化事业的建设发展,因此,就必须以园林行业的职业道德作为从事园林绿化人员提高职业素质的内在要求。

要从内心地自觉地树立园林行业职业道德观念和规范自身的职业道德行为。

我们既然选择了从事园林绿化行业这个岗位,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热爱园林事业。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通过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做出成绩,取得成功,只有热爱园林绿化工作,尊重园林职业,才能献身于园林事业的建设发展,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园林绿化事业,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园林行业领域做一番成绩,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应有贡献,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通过学习,下面有几点收获: 一、通过学习,了解社会主义事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深刻理解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实际,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信念,自觉进行职业道德修养,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具良好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人。

二、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明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增强了搞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从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自己的遵纪守法意识得到强化,政治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组织纪律观念和自我约束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尽管这次园林系统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的职业道德培训课时短,但觉得这次职业道德学习的辅导老师对职业道德学习的内容,从浅引入,讲解深刻,结合实际,生动有趣,使我深刻领会学习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搞好本职工作的信心,也是一次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难得的学习机会。

三、通过学习,使我更加热爱本职工作,树立搞好本职工作的信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发展,对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从事园林行业人员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

同时要遵守园林行业的职业道德行为,要不断学习提高园林绿化职业技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自觉树立园林行业的良好形象,做到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立志在本岗位多为首府南宁的绿化、美化和创建全国园林城市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通过学习,要在今后工作当中,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牢固树立起来、自觉践行开来,一定要模范带头把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自己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贯穿于实践工作生活中去,体现在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当作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身作则,努力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要在全园林系统职工队伍中形成见荣而为、遇耻而拒的良好风尚;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奋工作,以一流的标准创一流的业绩,为园林事业,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科学小故事(50字以内)

【第1句】: 背起行囊走四方,不为天宽,不为地广,只为见见风吹草低见牛羊。

【第2句】: 我和西藏之间,只隔着一张火车票

【第3句】: 我在时间的轨迹上徘徊,踏上每一列经过的车。

沿途的风景在渐渐远去,我举着那快叫思念的车牌,等待着最后一站——故乡。

【第4句】: 人生就是一次充满未知的旅行,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在乎的是看风景的心情,旅行不会因为美丽的风景终止。

【第5句】: 我想一个人旅行,可以不带相机,也不要带上手机,但一定要背上几本书,在花海里,草丛旁悠然品味,闲淡时光里徜徉书海。

【第6句】: 旅行是一种病,当你把身边的人都传染了,而你自己根本不想从中跑出来。

【第7句】: 出去旅行,不是去看风景,而是去寻回自己——最本真的自己。

【第8句】: 旅行的意义不在其他,而在自己“身体和心灵,必须有一个在旅行的路上。

【第9句】: 旅游,尝试着走出去,你才会发现,世界远不是你在出生的城市一呆几十年所看的那样,你会结识不同的人、听到各种曲折的故事、交到一辈子的朋友。

【第10句】: 旅行的理由不需要阐述太多,一个字就可以概括全部:走。

【第11句】: 对未知的恐惧,对舒适的留恋将阻止我们成为一个旅行者走上的冒险旅程。

可是,当你作出这样的选择,你就永远不会后悔。

【第12句】: 旅行要学会随遇而安,淡然一点,走走停停。

【第13句】: 想呼吸着每座城市的空气,想感受着每座城市的人儿,想看着每座城市的风景。

【第14句】: 一颗说走就走的心,一个会拍照的情侣,一段甜蜜的旅程。

【第15句】: 一个人的旅行,在路上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第16句】: 一个背包,几本书,所有喜欢的歌,一张单程车票,一颗潇洒的心。

【第17句】: 背上行囊去远方,那个梦寐以求的目的地。

【第18句】: 一路涉足、一路留恋、一路回望。

依旧前行

【第19句】: 当遗忘变成另一种开始,我踏出了旅途的第一步

【第20句】: 旅行的好处在于可以暂时远离日常生活,还不必承担平日里琐碎的责任。

【第21句】: 在路上,不为旅行,不因某人,只为在未知的途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第22句】: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应该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第23句】: 只有一个人在旅行时,才听得到自己的声音,它会告诉你,这世界比想象中的宽阔。

【第24句】: 旅行的真谛,不是运动,而是带动你的灵魂,去寻找到生命的春光。

【第25句】: 流水很清楚,惜花这个责任。

真的身份不过送运,这趟旅行若算开心,亦是无负一生。

【第26句】: 很多事情就像是旅行一样,当你决定要出发的时候,最困难的那部分其实就已经完成了。

【第27句】: 人生不过是一场旅行,你路过我,我路过你,然后各自修行,各自向前。

【第28句】: 说走就走,是人生最华美的奢侈,也是最灿烂的自由。

【第29句】: 人生不可能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心怀远方的人,一定要时刻做着说走就走的准备

【第30句】: 说走就走的旅行,要么缘由幸福稳定和宽裕,要么祸起无力无奈和逃避……

【第31句】: 只想进行一场漫无目的的旅行,在一个有花有海、安静缓慢的地方晒着太阳无所事事。

【第32句】: 一根弦若是绷得太紧,总有一天会断裂,一颗心若是禁锢得太久,总有一天会失去平衡,我们需要放飞心灵,让心翱翔在自由的天空。

【第33句】: 一个人的旅行,我走过了一季又一季,从夏蝉鸣叫,到雪花飘飞。

一个人的旅行,我漂泊了一程又一程,从韶华年茂,到眉宇沧桑。

【第34句】: 一个人旅行,不理会繁杂的琐事,自由自在地,去体验一个城市,一段故事,留下一片欢笑。

【第35句】: 流转的时光,都成为命途中美丽的点缀,看天,看雪,安安静静,不言不语都是好风景。

【第36句】: 背着背包的路上,看过许多人,听过许多故事,见过旅行风景,就这样,慢慢学会了长大。

【第37句】: 七月的意大利夜风清凉,钻进睡袋,也不觉得冷。

仰望星空,那璀璨的天河,是最温暖的棉被。

【第38句】: 问:为什么喜欢爬山

答:因为山在那。

或许旅行一样,因为路在那。

【第39句】: 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做的事,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去的远方,无论有多难,无论有多远。

【第40句】: 那个梦想中的自己,那个曾经丢失的自己,那个豁然开朗的自己。

然后在世界的某个地方相聚,开怀。

【第41句】: 有的事情现在不做,就一辈子也不会做了。

每次都是想到这个,提着包就走了。

【第42句】: 对我个人而言,它让我找到了信仰。

一个有信仰的人生,不管成不成功,至少不会迷茫。

【第43句】: 很多事情就像是旅行一样,当你做出决定并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最困难的那部分其实就已经完成了。

【第44句】: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让心灵去旅行

【第45句】: 每个人在他的人生发轫之初,总有一段时光,没有什么可留恋,只有抑制不住的梦想,没有什么可凭仗,只有他的好身体,没有地方可去,只想到处流浪。

【第46句】: 人生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为说走就走的旅行。

【第47句】: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第48句】: 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做的事情,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去的地方,无论有多难,有多远。

【第49句】: 人生重要的不是目的地,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

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

【第50句】: 保持年轻,就要背起行囊。

无论是爱情还是青春,其实都在旅行的路上。

不旅行,就会老。

【第51句】: 赶快上路吧,不要有一天我们在对方的葬礼上说,要是当时去了就好了。

【第52句】: 旅行是为了离开,旅行是对庸常生活的一次越狱。

【第53句】: 时代依旧负重前行,而你我已凌波微步。

【第54句】: 旅行是消除仇恨和无知的最好方法。

【第55句】: 总有一天,我会丢下我所有的疲倦和理想,带着我的相机和电脑,远离繁华,走向空旷。

【第56句】: 我想去旅行,一个人背包,一个人旅行,一个人目睹沿途的风景,拿着相机,拍下沿途上的风景,记录沿途的心情。

那样的生活才是我想要的。

【第57句】: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古镇情怀,流水江南,烟笼人家。

【第58句】: 人生就是要感受美丽的善良的,丑恶的病态的。

而只有在充满了艰辛的人生旅途中,始终调整好自己观风景的心态,才能做到人在旅途,感悟人生,享受人生。

【第59句】: 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遇到的既有感人的,也有伤心的,既有令人兴奋的,也有令人灰心的,既有美妙的风景,也会有称不上景只有风的地方。

【第60句】: 旅游时最好的习惯:找个舒适的小店,挑张雅致的明信片,送给中意的TA,背面写上:某年某月某日,下午某时,天气晴,我在某地,想念你。

【第61句】: 旅行是一种病。

一旦感染了,你就再也无法摆脱。

它还是一种传染病,最后你可能把这种病传染给其他人而你自己根本就不想从中解脱出来

【第62句】: 这里的风景美不胜收,真让人流连忘返。

【第63句】: 我要准备好行李启程了,谢谢关心我的家人和朋友,为我祈祷平安就好。

我的旅行,会有你们的故事陪伴,所以我不会孤单。

放心吧。

【第64句】: 生活是一段奇妙的旅行,就在那一去无返的火车上。

与那些新人和旧人们共同经历吧

也许这就是一个人无法抗拒的命运,有你、有我、也有他。

【第65句】: 旅游不在乎终点,而是在意途中的人和事还有那些美好的记忆和景色。

【第66句】: 去了不同的地方,看了不同的风景,知道了不同的事,感悟了不同的人生。

凌晨,随着滑轮接触地面,飞机一阵抖动,我终于说出了最后一句再见。

【第67句】: 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

【第68句】: 我们一路上兴致勃勃地参观,当夕阳西下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第69句】: 一辈子是场修行,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

【第70句】: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世界。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观后感 作文600字(要原创) 一路收获一路歌 (就是成长的故事,也一定要原创)

观后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千里迢迢来到了红色摇篮,创建的红色根据地——井冈山.早就听说井冈山很美,但在印象中, 对井冈山感觉始终是黄洋界炮声过后的战场,是红军迂回行走的小路,是风展红旗如画的摇篮,是淳朴憨直的革命老区.我也常自问:如果没有毛泽东和他的红军, 井冈山,一个中段的几座普通山峰,能否驰名天下 没想到当我踏上这片神奇土地的时候,出现在我眼前的浓郁的传统人文与的风光,如同一曲雄壮而又秀美的交响曲,深深地感染着我,亲身感受到它的不 凡. 我们重点参观了,系 统,全面地记录了中国工农革命军从1927年9月直至1930年期间的整个过程.我们在馆内一步一步走着,目睹着井冈山怎样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为 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根据地.此刻,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铺垫而成的.我的脚步因此变得沉重而缓慢了,不愿放过这博物馆 里的每一个细节.可以说,参观后得到的东西远比我想象的要多,既看到了革命斗争的腥风血雨,又看到了根据地建设的欣欣向荣.两年零四个月,在历史长河里只 是短暂的瞬间,毛泽东在井冈山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开辟的中国革命道路,却续写了跨世纪的辉煌;海拔不过千余米的井冈山,与 相比,并不算巍峨挺拔,但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不断来探访.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现在我终于有了不虚此行之感,因为我终于明白了这种力量就是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记录着英雄们当年改天换地的凌云胸怀,他们这支最初仅有几千人的队伍,20年后壮大成为数百万人的大军.眼前 肃穆的绿岭青山,似乎就在表达着对这些井冈英雄的深深思念.青葱的井冈山,红色的根据地,每一株树木都讲述着一个故事,每一条小路都记录着一段历史. 此 次井冈山之行,让我受益匪浅,留下了三点深刻印象,一是坚定信念的精神;二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是勇于胜利的勇气.我要将此次井冈山之行所汲取到的精神 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不断地鞭策自己要勤于思考,勤于学习,要以更高昂的工作热情,更认真工作态度,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取得长足进步,让我们弘 扬井冈山,做的楷模.一路收获一路歌 有天在 QQ 上和以前的一个学生聊天,他说,老师,我已经 20 岁了。

当时心下一惊,掐指一 算,是呀,从 2000 年毕业,到如今已经是从业 11 年的“老”教师了。

回首人生中最美好的这段青 春年华,心中感慨颇多。

刚毕业的时候,我自己还是个大孩子。

任教的第一所学校,被大家称作“桃花源”——前不着 村后不着店,旁边是一片果园。

学校很小,学生多数来自农村,条件当得起“清苦”二字——没有 暖气的冬天, 班级支起老式炉子, 在家中饭来张口的我们, 在呛人的浓烟中学会生炉子。

一天下来, 烟熏火燎之中,脸上仿佛总有层厚厚的煤灰;在家里连花都没浇过的我们,扛着工具在学校的一片 小菜园里刨地种菜,自给自足;没有电脑,没有背投,最高科技的教具是录音机…… 虽然如此,但是回忆当初,印在脑海里的,不仅仅是条件的“苦” ,更有收获的“乐” 。

教具少, 自己动手做——语文课上的拼音卡片、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头饰,数学课上的钟表、口算卡……老师 少,我们还要上音乐课,录音机帮大忙,甚至还学会指法混乱地弹完一首曲子;活动课,一个人管 三个组,瓶画、壁挂,甚至还和学生一起用酒精灯做彩色蜡烛……这样五彩缤纷的经历,磨练了意 志,锻炼了能力,让平面的生活立体起来。

而这样孜孜不倦的追求,来自于知足乐观的。

说: “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是啊,只有把工作当作一种享受,把爱 注入到工作之中,才能体验到自己的。

如果问起老师的对于自己的职业最大的理想是什么,我想很多老师会说: “让学生喜欢我” 。

自 己做学生的时候,总是觉得真正懂得学生心意的老师太少。

褪去了学生的青涩,自己成了为人师表 者,就发自内心地想让学生喜欢自己,想真正的融入他们之中。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着的是和 我们截然不同的新一代少年,从年纪上,我们相差二十多年;从思想上,他们虽然还稍显稚嫩,但 有时可能比我们还要超前;从对事物的认识上,他们远比我们要单纯。

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 值,赞赏每一个学生的独特和成绩,放大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点,是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必经之 路。

“生命因为付出了爱,而更为富足。

”这句话常常浮上心头。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孩子,他从 小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 在三年级的时候, 曾经在一些大孩子的蛊惑下, 参与了偷盗自行车的行为。

当时刚听说这件事时,我心里没谱——万一处理不好,很难保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后来,我发现 他在受到表扬后表现会更好,我便不经意的在班级夸夸他,同学们也常常写稿子到广播站表扬他的 进步,就这样,这个曾经让老师头痛不已的“捣蛋鬼” ,逐渐地成了积极的“劳动小能手” 。

次年, 我改教一年级。

当时教的学生,已经升上五年级。

可是每当看到他们时,总会感到一丝丝温暖—— 当我的嗓子嘶哑的时候,会有同学轻声问候;当低年级的工作需要帮忙时,会有大孩子主动走上前 来。

那天,当我领着小小的值日生,在班上打扫卫生时,是那个曾经的“捣蛋鬼” ,悄悄走进来, 帮着我扫地、摆桌子…… 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小本子,一张奖状,如果论其价值,真的是轻如鸿毛。

可是, 在一个后进生的心理,面带微笑的鼓励话语,写满表扬的评语和象征荣誉的奖状,却如同甘露般珍 贵,如珍肴般美味。

作为老师,我告诉自己,要做孩子们人生中的橡皮擦,擦去那些错误的、不快 的阴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价值,明白自己该珍惜什么,该坚持什么,该拒绝什么,该摒弃什么。

使他们学会选择,能选择,引领他们走上人生的光明大道。

孟子曾经有言:“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 (《孟子•尽心上》),这话说的是要象及 时之雨对受教育者加以化育,使之能更好地成长。

人们通常把教育工作者比喻为 “园丁”,我知道, 必须要将这样“润物细无声”的艺术融入教学,才能与学生共同成长。

只有付出了热爱,必才能收 获尊重。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一年又一年,我一路经历着风雨和磨练,一路收获着感动和美 好——是领导,引领我在专业道路上不断成长,认清方向;是同事,帮助我从青涩的“菜鸟”成长 为驾驭课堂、管理班级的多面手;是学生,教会我只有付出,才能收获的真理;是家长,伴随我逐 步走近家庭教育……是谁说过,生命就像一场马拉松。

让我们怀着对教育事业满满的爱意,在教育 这条漫漫长路上,且歌且行,且行且歌

对酒店行业、酒店管理和服务的认识和感想

我只能给你提供一些呼伦贝尔民风民俗资料—— 婚嫁 婚嫁习俗在1949年后有很大变化,主要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包办婚姻,改革为自由恋爱结婚和法制婚姻;过去穷人富人相差甚远的婚嫁礼仪,改为只有城乡差别的大同小异的礼俗。

一般都经过相识、恋爱、结婚三个阶段。

相识,因分在一起工作而产生感情,自然达到恋爱阶段和经第三者介绍而相识相恋两种。

恋爱阶段有长有短,认为情投意合时即可结婚。

农村普遍保留“订婚”形式,即宣布正式形成恋爱关系,其礼节主要为男女双方家长的互相宴请,有的单是男方宴请,并给女方和介绍人一定彩礼酬金。

男女双方到政府指定部门登记后即为合法婚姻。

结婚仍多沿袭女到男家的习惯,男到女家者称“招养老女婿”。

结婚日一般为男方操办,宴请宾客,接受贺礼,有一套繁缛的礼仪。

婚礼用车,过去多为畜力车辆,80年代起,城镇为轿车,农村为拖拉机,也有用汽车、摩托车者。

结婚三日为新娘“回门日”,由新郎陪新娘回家,女方家长要宴请新婿和宾客。

近年来,城镇婚礼中增添了一些西方习俗。

也有摒弃婚事奢办旧习的革新者,采取集体婚礼或旅行结婚的方式。

丧葬 人去世后,有当日出殡者,也有停放3~5日出殡者。

治丧期,亲友吊唁,接受祭礼祭品,如花圈、挽幛、现金等。

死者晚辈着丧服(现多为白布腰带或头巾),烧冥纸。

汉族历来实行土葬,70年代后城镇陆续推行火葬。

城镇死者出殡,一般都举行亲友参加的向遗体告别仪式或追悼会,介绍死者生平。

近年来,农村也在仿效城镇的出殡仪式。

土葬者,沿旧习,用木棺,有一套停尸、入殓、守灵、吊唁、祭奠仪式;埋葬场,过去为自选墓地,现为当地乡、镇、苏木政府指定地点。

90年代以后至今,由于殡葬事业的迅速发展,以一套全方面的殡葬服务一条龙服务,由停尸、整容、换衣、吊唁、祭奠仪式。

国家殡葬政策为节省和防止浪费耕地,城镇普及火葬或树葬。

节日、岁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法定的节假日如元旦、春节、“五

一”国际劳动节、“十

一”国庆节外,汉族人民普遍过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其方式与东北和全国各地大同小异。

80年代以后,不管城镇,还是农村、牧区、林区,一年中普遍增加了3个岁事,而且影响之深 ,活动之广,自觉程度之高都是过去不能比的。

其一是“清明节”。

这天家家户户,甚至一户的全体成员到故人坟上“扫墓”,骨灰在火葬场的,家属子女亦去“扫墓”,整日大车小辆拥挤不堪,全天是不放假的休假日。

其二是阴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各家各户也要到坟上、火葬场填坟扫墓,距河近的,晚上放河灯,在十字路口烧冥纸、冥钞,纪念亡者。

其三是阴历十月初一,为死者“送棉衣”,晚上在十字街口大烧冥品,诸如冥衣、冥钞、冥马牛,还有冥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手表等近现代冥品,名曰用以寄托对死者的哀思。

家庭 呼伦贝尔境内的汉族家庭,长期以来多为夫妻子女型结构,通常是由长辈人担任家长,掌管一切家务事情。

民国时期,呼伦贝尔的汉族家庭基本沿袭清代的大家族形式,多为老辈兄弟几人及眷属和少辈众兄弟及其眷属同为一户的组合式,或十几人甚至几十人的大家庭,并以人多为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辈组合式的大家庭逐渐减少,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子孙三代、四代同堂的现象已不多见。

1980年以来,家庭结构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家庭成员渐渐以两辈为主,成员人数更少。

主要是子女结婚后,一般单独建立家庭,多辈组合式大家庭解体。

在父母称谓上也有许多改变。

过去从各地来呼伦贝尔的汉族人对父母的称呼多数叫“爹”、“娘”,个别人称父亲为“大大”,后由“爸爸”、“妈妈”代替。

特别在岭西,均如此称呼。

饮食 大部分人还保留着原籍的习惯,主食有粥、面条、馒头、米饭等。

但在岭西普遍喝奶茶、食牛羊肉, 这些均与当地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俄罗斯族同胞一样,所不同的是汉族人家都多吃一些蔬菜。

80年代以来,无论岭东岭西,稻米饭已成为主食。

80年代以后至今,地区的饮食文化逐渐开放,与全国的饮食文化相融,各市区都以出现了一些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和饭馆。

服饰 1945年以前及50年代初期,汉族人的服装以棉布、棉花为主,颜色为黑、蓝、灰、白居多。

夏季单衣单裤,冬季棉衣棉裤、棉蒙古长袍,野外放牧或生产穿白茬羊皮袄、毡疙瘩。

之后,生活逐渐富裕,特别是1978年以后,穿着随气候变化而定,一般人都备有单、夹、薄、厚服装。

年轻女子,喜穿各色花衣,各样长短裙、连衣裙,头戴鲜艳纱巾,冬围各式新样毛织围巾;男女西装、长短皮衣、夹克、牛仔装、羽绒服等新款式服装屡见不鲜。

衣料已不以“棉”为主,而是以毛绒、呢子、裘皮、纤维、毛的、混纺等质地好的衣料制作。

男戴礼帽、前进帽、针织毛绒帽,女式新帽更多,近年来更讲究帽子的高档和式样。

妇女佩戴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手镯等首饰,男人戴金戒指的也不少见。

90年代以后至今,男女都以时髦的装束打扮自己,说明呼伦贝尔市的发展早已和全国大城市的发展接轨。

住屋 早年住窝棚、土坯房,或土木结构房屋。

1949年后,居住条件逐年改善,普遍为土木结构和砖瓦结构房屋。

80年代中期以后,土木结构房减少,大部分为砖瓦结构,有的住进楼房;郊区农民多住红砖瓦房(有的铺铁盖)。

岭西各乡、镇、苏木住户,均为定居,住板夹泥、苇 板夹泥房,少数住砖瓦房。

房屋都是门朝北开,开门处接有20~30平方米的防风房,称“风楼”或“门斗”。

门斗冬季防风寒,又是夏季的厨房。

农区大多烧茅柴、秸秆、薪材,少部分烧煤;牧区燃料以牛羊粪为主,少量为煤。

一般用柳条编的篱笆障子或用桦木杆圈成院子,独门独院。

野外放牧或生产,住蒙古包或铁皮板房。

90年代后至今,城镇居民大多以楼房居住为主,但少部分居民仍以平房居住。

由于国家的封山育林政策的实行,禁止上山砍伐野生柴草,现大多以煤炭为取暖燃料;而一小部分农村地区仍以野生柴草为取暖燃料。

蒙古族居民现都已经搬入了平房和楼房。

经济生活 在岭东,早期“闯关东”和后来的自流者,基本都垦荒种地。

其生产方式直至70年代,均以繁重的手工操作为主。

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由于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得到调整,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民生活获得显著改善,开始大量购置小型(少量大中型)拖拉机和机引农机具,使部分农业生产项目实现了机械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林业、工业、交通、邮电、商业、采煤和社会各项服务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汉族都是主要从业者。

家庭副业生产,岭东岭西一样,耕种园田,种植瓜果蔬菜,饲养奶牛、猪、鸡、鹅、鸭等。

80年代以前主要为自用,80年代以后,已有相当一部分到城镇或集市上出售,以改善自家生活。

90年代以后至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继续实行,出现了一些大型的个体农场,农业机械化水平已经全面普及,如喷灌技术、大型的农业机械(收割机、播种机、插秧机),一些地区以农家乐为特色开设旅游点。

工业上,快速的发展以轻工业为主要发展方向,成为了呼伦贝尔的财税主要收入,如海拉尔啤酒集团、呼伦贝尔巴特罕啤酒集团、三元乳业呼伦贝尔分公司、扎兰屯淳江油脂公司等。

由于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业也已经为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便利,遍及了交通、邮电、通讯事业。

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迅速提高达到了65%,网络已经进入了居民家中。

网络已经成为了千家万户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