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诞活动结束感言
潮汕人的习俗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
那知她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
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
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
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
那弹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坞春晓,好鸟乱鸣。
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
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第九回 一客吟诗负手面壁 三人品茗促膝谈心 话说申子平正在凝思:此女子举止大方,不类乡人,况其父在何处退值
正欲 诸问,只见外面帘子动处,中年汉子已端进一盘饭来。
那女子道:“就搁在这西屋 炕桌上罢。
”这西屋靠南窗原是一个砖砌的暖炕,靠窗设了一个长炕几,两头两个 短炕几,当中一个正方炕桌,桌子三面好坐人的。
西面墙上是个大圆月洞窗子,正 中镶了一块玻璃,窗前设了一张韦案。
中堂虽未隔断,却是一个大落地罩。
那汉子 已将饭食列在炕桌之上,却只是一盘馒头,一壶酒,一罐小米稀饭,倒有四肴小菜 ,无非山蔬野菜之类,并无荤腥。
女子道:“先生请用饭,我少停就来。
”说着, 便向东房里去了。
子平本来颇觉饥寒,于是上炕先次了两杯酒,随后吃了几个馒头。
虽是蔬菜, 却清香满口,比荤莱更为适用。
吃过馒头,喝了稀饭,那汉子舀了一盆水来,洗过 脸,立起身来,在房内徘徊徘徊,舒展肢体。
抬头看见北墙上挂着四幅大屏,草书 写得龙飞凤舞,出色惊人,下面却是双款:上写着“西峰往史正非”,下写着“黄 龙子呈稿”。
草字虽不能全识,也可十得八九。
仔细看去,原来是六首七绝诗,非 佛非仙,咀嚼起来,倒也有些意味。
既不是寂灭虚无,又不是铅汞龙虎。
看那月洞 窗下,书案上有现成的纸笔,遂把几首诗抄下来,预备带回衙门去,当新闻纸看。
你道是怎样个诗
请看,诗曰: 曾拜瑶池九品莲,希夷授我。
光阴荏苒真容易,回首沧桑五百年。
紫阳属和,传响空山霹雳琴。
刹那未除人我相,天花粘满护身云。
情天欲海足风波,渺渺无边是爱河。
引作园中功德水,一齐都种曼陀罗。
石破天惊一鹤飞,黑漫漫夜五更鸡。
自从三宿空桑后,不见人间有是非。
野马尘埃昼夜驰,五虫百卉互相吹。
偷来鹫岭涅盘乐,换取壶公社德机。
菩提叶老新,南北同传一点灯。
五百天童齐得乳,香花供奉小夫人。
子平将诗抄完,回头看那月洞窗外,月色又清又白,映着那层层叠叠的山,一 步高一步的上去,真是仙境,返非凡俗。
此时觉得并无一点倦容,何妨出去上山闲 步一回,岂不更妙。
才要动脚,又想道:“这山不就是我们刚才来的那山吗
这月 不就是刚才踏的那月吗
为何来的时候,便那样的阴森惨淡,令人怵魄动心
此刻 山月依然,何以令人心旷神怡呢
”就想到王右军说的:“情随境迁,矣 。
”真正不错。
低徊了一刻,也想做两首诗,只听身后边娇滴滴的声音说道:“饭 用过了罢
怠慢得很。
”慌忙转过头来,见那女子又换了一件淡绿印花布棉祆,青 布大脚裤子,愈显得眉似春山,眼如秋水;两腮浓厚,如帛裹朱,从白里隐隐透出 红来,不似时下南北的打扮,用那胭脂涂得同猴子屁股一般;口颊之间若带喜笑, 眉眼之际又颇似振矜,真令人又爱又敬。
女子说道:“何不请炕上坐,暖和些。
” 于是彼此坐下。
那老苍头进来,问姑娘道:“申老爷行李放在什么地方呢
”姑娘说:“太爷 前日去时,分付就在这里间太爷榻上睡,行李不用解了。
跟随的人都吃过饭了吗
你叫他们早点歇罢。
驴子喂了没有
”苍头一一答应,说:“都齐备妥协了。
”姑 娘又说:“你煮茶来罢。
”苍头连声应是。
子平道:“尘俗身体,断不敢在此地下榻。
来时见前面有个大炕,就同他们一 道睡罢。
”女子说:“无庸过谦,此是家父分付的。
不然,我一个山乡女子,也断 不擅自迎客。
”子平道:“蒙惠过分,感谢已极。
只是还不曾请教贵姓
尊大人是 做何处的宫,在何处值日
”女子道:“敝姓涂氏。
家父在碧霞宫上值,五日一班 。
合计半月在家,半月在宫。
” 子平问道:“这屏上诗是何人做的
看来只怕是个仙家罢
”女子道:“是家 父的朋友,常来此地闲谈,就是去年在此地写的。
这个人也是个不衫不履的人,与 家父最为相契。
”子平道:“这人究竟是个和尚,还是个道土
何以诗上又像道家 的话,又有许多佛家的典故呢。
”女子道:“既非道士,又非和尚,其人也是俗装 。
他常说:‘儒、释、道三教,譬如三个铺面挂了三个招牌,其实都是卖的杂货, 柴米油盐都是有的,不过儒家的铺子大些,佛、道的铺子小些,皆是无所不包的, ’又说:‘凡道总分两层:一个叫道面子,一个叫道里子。
道里子都是同的,道面 子就各有分别了,如和尚剃了头,道士挽了个髻,叫人一望而知,那是和尚、那是 道士。
倘若叫那和尚留了头,也挽个髻子,掖件鹤氅;道士剃了发,着件袈裟:人 又要颠倒呼唤起来了,难道眼耳鼻舌不是那个用法吗
’又说:‘道面子有分别, 道里子实是一样的。
’所以这黄龙先生,不拘三教,随便吟咏的。
” 子平道:“得闻至论,佩服已极,只是既然三教道里子都是一样,在下愚蠢得 极,倒要请教这同处在甚么地方
异处在甚么地方
何以又有大小之分
儒教最大 ,又大在甚么地方
敢求揭示。
”女子道:“其同处在诱人为善,引人处于大公。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
惟儒教公到极处。
你看,一 生遇了多少异端,如长沮、桀溺、荷莜丈人等类,均不十分佩服,而反赞 扬他们不置:是其公处,是其大处。
所以说:‘,斯害也已。
’若佛、道 两教,就有了褊心:惟恐后世人不崇奉他的教,所以说出许多天堂地狱的话来吓唬 人。
这还是劝人行善,不失为公。
甚则说崇奉他的教,就一切罪孽消灭;不崇奉他 的教,就是魔鬼入宫,死了必下地狱等辞:这就是私了。
至于外国一切教门,更要 力争教兴兵接战,杀人如麻。
试问,与他的初心合不合呢
所以就愈小了。
若有的 教说,为教战死的血光如玫瑰紫的宝石一样,更骗人到极处
只是儒教可惜失传已 久,汉儒拘守章句,反遗大旨;到了唐朝,直没人提及。
韩昌黎是个通文不通道的 脚色,胡说乱道
他还要做篇文章,叫做,真正原到道反面去了
他说: ‘君不出令,则失其为君;民不出粟、米、丝、麻以奉其上,则诛。
’如此说去, 那桀、纣很会出令的,又很会诛民的,然则桀、纣之为君是,而桀、纣之民全非了 ,岂不是是非颠倒吗
他却又要辟佛、老,倒又与和尚做朋友。
所以后世学儒的人 ,觉得孔、孟的道理太费事,不如弄两句辟佛、老的口头禅,就算是圣人之徒,岂 不省事。
弄的朱夫子也出不了这个范围,只好据韩昌黎的去改孔子的《论 语》,把那‘’的‘攻’字,百般扭捏,究竟总说不圆,却把孔、孟的儒 教被宋儒弄的小而又小,以至于绝了
” 子平听说,肃然起敬道:“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真是闻所未闻
只是还 不懂:长沮、桀溺倒是异端,佛老倒不是异端,何故
”女子道:“皆是异端。
先 生要知‘异’字当不同讲,‘端’字当起头讲。
‘执其两端’是说执其两头的意思 。
若‘异端’当邪教讲,岂不‘两端’要当桠杈教讲
‘执其两端”便是抓住了他 个桠杈教呢,成何话说呀
圣人意思,殊途不妨同归,异曲不妨同工。
只要他为诱 人为善,引人为公起见,都无不可。
所以叫做‘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若 只是为攻讦起见,初起尚只攻佛攻老,后来朱、陆异同,遂操同室之戈,并是祖孔 、孟的,何以朱之子孙要攻陆,陆之子孙要攻朱呢
比之谓‘失其本心’,反被孔 子‘斯害也已’四个字定成铁案
” 子平闻了,连连赞叹,说
”今日幸见姑娘,如对明师。
但是宋儒错会圣人意 旨的地方,也是有的,然其发明正教的功德,亦不可及。
即如‘理’‘欲’二字, ‘主敬’‘存诚’等字,虽皆是古圣之言,一经宋儒提出,后世实受惠不少,人心 由此而正,风俗由此而醇。
”那女子嫣然一笑,秋波流媚,向子平睇了一眼。
子平 觉得翠眉含娇,丹唇启秀,又似有一阵幽香,沁入肌骨,不禁神魂飘荡。
那女子伸 出一只白如玉、软如棉的手来,隔着炕桌子,握着子平的手。
握住了之后,说道; “请问先生,这个时候,比你少年在书房里,贵业师握住你手‘扑作教刑’的时候 何如
”子平默无以对。
女子又道:“凭良心说,你此刻爱我的心,比爱贵业师何如
圣人说的,‘所 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孔子说:‘好德如好色。
”孟子 说:‘食色,性也。
’子夏说:‘贤贤易色。
’这好色乃人之本性。
宋儒要说好德 不好色,非自欺而何
自欺欺人,不诚极矣
他偏要说‘存诚’,岂不可恨
圣人 言情言礼,不言理欲。
删《诗》以《关睢》为首,试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至于‘辗转反侧’,难直可以说这是天理,不是人欲吗
举此可见圣 人决不欺人处。
《关睢》序上说道:‘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是不期然而 然的境界。
即如今夕,嘉宾惠临,我不能不喜,发乎情也。
先生来时,甚为困惫, 又历多时,宜更惫矣,乃精神焕发,可见是很喜欢。
如此,亦发乎情也。
以少女中 男,深夜对坐,不及乱言,止乎礼义矣。
此正合圣人之道。
若宋儒之种种欺人,口 难罄述。
然宋儒固多不是,然尚有是处;若今之学宋儒者,直乡愿而已,孔、孟所 深恶而痛绝者也
” 话言未了,苍头送上茶来,是两个旧瓷茶碗,淡绿色的茶,才放在桌上,清香 已竟扑鼻。
只见那女子接过茶来,漱了一回口,又漱一回,都吐向炕池之内去,笑 道:“今日无端谈到道学先生,令我腐臭之气,沾污牙齿,此后只许谈风月矣。
” 子平连声诺诺,却端起茶碗,呷了一口,觉得清爽异常,咽下喉去,觉得一直清到 胃院里,那舌根左右,津液汩汩价翻上来,又香又甜,连喝两口,似乎那香气又从 口中反窜到鼻子上去,说不出来的好受,问道:“这是什么茶叶
为何这么好吃
”女子道:“茶叶也无甚出奇,不过本山上出的野茶,所以味是厚的。
却亏了这水 ,是汲的东山顶上的泉。
泉水的味,愈高愈美。
又是用松花作柴,沙瓶煎的。
三合 其美,所以好了。
尊处吃的都是外间卖的茶叶,无非种茶,其味必薄;又加以水火 俱不得法,味道自然差的。
” 只听窗外有人喊道:“玙姑,今日有佳客,怎不招呼我一声
”女子闻声,连 忙立起,说:“龙叔,怎样这时候会来
”说着,只见那人已经进来,着了一件深 蓝布百衲大棉袄,科头,不束带亦不着马褂,有五十来岁光景,面如渥丹,须髯漆 黑,见了子平,拱一拱手,说:“申先生,来了多时了
”子平道:“例有两三个 钟头了。
请问先生贵姓
”那人道:“隐姓埋名,以黄龙子为号。
”子平说:“万 幸,万幸
拜读大作,已经许久。
”女子道:“也上炕来坐罢。
”黄龙子遂上炕, 至炕桌里面坐下,说:“玙姑,你说请我吃笋的呢。
笋在何处
拿来我吃。
”弯姑 道:“前些时倒想挖去的,偶然忘记,被膝六公占去了。
龙叔要吃,自去找滕六公 商量罢。
”黄龙子仰天大笑。
子平向女子道:“不敢冒犯,这‘玙姑’二字想必是 大名罢
”女子道:“小名叫仲屿,家姊叫伯潘,故叔伯辈皆自小喊惯的。
” 黄龙于向子平道:“申先生困不困
如其不困,今夜良会,可以不必早睡,明 天迟迟起来最好。
柏树峪地方,路极险峻,很不好走,又有这场大雪,路影看不清 楚,跌下去有性命之忧。
刘仁甫今天晚上检点行李,大约明日午牌时候,可以到集 上关帝庙。
你明天用过早饭动身,正好相遇了。
”子平听说大喜,说道:“今日得 遇诸仙,三生有幸。
请教上仙诞降之辰,还是在唐在宋
”黄龙子又大笑道:“何 以知之
”答:“尊作明说‘回首沧桑五百年’,可知断不止五六百岁了。
”黄龙 子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此鄙人之游戏笔墨耳。
公直当《桃花源记》读 可矣。
”就举起茶杯,品那新茶。
玙姑见子平杯内茶已将尽,就持小茶壶代为斟满。
子平连连欠身道:“不敢。
”亦举起坏来详细品量。
却听窗外远远“唔”了一声,那窗纸微觉飒飒价动,屋尘 簌簌价落。
想起方才路上光景,不觉毛骨森棘,勃然色变,黄龙道:“这是虎啸, 不要紧的。
山家看着此种物事,如你们城市中人看骡马一样,虽知他会踢人,却不 怕他。
因为相习已久,知他伤人也不是常有的事。
山上人与虎相习,寻常人固避虎 ,虎也避人,故伤害人也不是常有的事,不必怕他。
” 子平道:“听这声音,离此尚远,何以窗纸竟会震动,屋尘竟会下落呢
”黄 龙道:“这就叫做虎威。
因四面皆山,故气常聚,一声虎啸,四山皆应。
在虎左右 二三十里,皆是这样。
虎若到了平原,就无这威势了。
所以古人说:龙若离水,虎 若离山,便要受人狎侮的。
即如朝廷里做宫的人,无论为了甚么难,受了甚么气, 只是回家来对着老婆孩子发发标,在外边决不敢发半句硬话,也是不敢离了那个官 。
同那虎不敢去山,龙不敢失水的道理,是一样的。
” 子平连连点头,说:“不错,是的。
只是我还不明白,虎在山里,为何就有这 大的威势,是何道理呢
”黄龙子道:“你没有念过《千字文》么
这就是‘空谷 传声,虚堂习听’的道理。
虚堂就是个小空谷,空谷就是个大虚堂。
你在这门外放 个大爆竹,要响好半天呢。
所以山城的雷,比平原的响好几倍,也是这个道理。
” 说完,转过头来,对女子道:“玙姑,我多日不听你弹琴了,今日难得有嘉客在此 ,何妨取来弹一曲,连我也沾光听一回。
”玙姑道:“龙叔,这是何若来
我那琴 如何弹得,惹人家笑话
申公在省城里,弹好琴的多着呢,何必听我们这个乡里迂 鼓
倒是我去取瑟来,尤叔鼓一调瑟罢,还稀罕点儿。
”黄龙子说:“也罢,也罢 。
就是我鼓瑟,你鼓琴罢,搬来搬去,也很费事,不如竟到你洞房里去弹罢。
好在 山家女儿,比不得衙门里小姐,房屋是不准人到的。
”说罢,便走下炕来,穿了鞋 子,持了烛,对子平挥手说:“请里面去坐。
玙姑引路。
” 玙姑果然下了炕,接烛先走,子平第二,黄龙第三。
走过中堂,揭开了门帘, 进到里间,是上下两个榻:上榻设了衾枕,下榻堆积着书画。
朝东一个窗户,窗下 一张方桌。
上榻面前有个小门。
玙姑对子平道:“这就是家父的卧室。
”进了榻旁 小门,仿佛回廊似的,却有窗轩,地下驾空铺的木板。
向北一转,又向东一转,朝 北朝东俱有玻璃窗。
北窗看着离山很近,一片峭壁,穿空而上,朝下看,像甚深似 的。
正要前进,只听“砰硼”,“霍落”几声。
仿佛山倒下来价响,脚下震震摇动 。
子平吓得魂不附体。
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香港的历史,风土人情,现状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市,全境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管辖陆地总面积110
【第4句】:32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末,总人口约7
【第26句】:4万人,人口密度居全世界第三。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842-1997年间,香港曾为英国殖民地。
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中央拥有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并可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国政府的基本国策。
[1-4] 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
[5-10]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华人智慧与西方社会制度优势合二为一,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及完善的法制闻名于世,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